王康文集
1740 | 汤执中与角蒿
王康专业号 | 2020-4-28

汤执中是法国传教士皮埃尔•尼古拉斯•丹卡尔维耶(Pierre Nicolas d'Incarville)的中文名字,在他短暂而奔波的51年人生中,在中国生活了17年,正好是三分之一。

汤执中生于1706年,21岁时进入耶稣会,24岁时被派到加拿大魁北克省当教书匠,在那里一呆就是9年;1739年回到法国,短暂休整后,于翌年的1740年,作为传教士被派往了中国。他肩负的重任是要劝说当时的乾隆皇帝皈依耶稣会,然而,梦想和现实总是差距很大,乾隆对传教士的布道并不感兴趣,时间长了,厌倦之余甚至将汤执中拒之门外。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热爱植物的重要性了。汤执中把说教收了起来,而是给乾隆奉上了一盆含羞草(Mimosa pudica),看到叶片一碰就会收缩在一起的奇妙之后,龙颜大悦,二人有了沟通的基础。显然,乾隆也是植物爱好者,二人以植物会友,交谈立刻投机起来,乾隆还把汤执中带到了御花园里,甚至让这个法国人做了他的花匠。

从此以后,汤执中也放弃了试图说服乾隆皈依的念头,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植物引种工作和中法文化交流之中。他一边描述在欧洲没有见过的植物,一边在北京和澳门两地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寄回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巴黎植物园。大约100年以后,由法国著名植物学家阿德里安•弗朗谢(Adrien René Franchet)对他采集的标本进行了绩效考核,记录显示汤执中在北京共采集了149种植物,在澳门采集了144种植物,而采集到的种子有些也在欧洲生根发芽,这其中包括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植物,如: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苏铁(Cycas revoluta)、角蒿(Incarvilea sinensis)、槐树(Styphnolobium japonica)、臭椿(Ailantus altissim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等等,同时,他还是第一个描述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的人。

除此之外,汤执中还出版过中法双语词典,以及一些书籍向欧洲人民介绍中国人民的生活,内容涉及漆器、烟花炮竹等,并将明朝的植物著作《御制本草品汇精要》引入法国出版。

汤执中书中描绘的中国烟花爆竹

图片来自:https://en.wikipedia.org/

汤执中死于1757年(乾隆22年)6月12日,葬于北京市海淀区彰化村正福寺,他的墓碑今天保存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墓碑尺寸为111厘米X69厘米,用中文和拉丁文书写。

汤执中墓碑拓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汤执中并不是专业的植物学家,但可以深切感到他对植物是真爱。为了纪念他,法国著名植物学家安托万•朱西厄(Antoine Laurent de Jussieu)用他的姓氏命名了紫葳科角蒿属(Incarvilea),也正是汤执中将该属的角蒿(I. sinensis)引种到了欧洲的植物园和园林当中。

紫葳科是一个大科,但角蒿属植物种类不多,大约只有16个物种左右,且大多数生活在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区。

其中的角蒿离我们的生活最近,在我国分布广,且全株可入药,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观赏花卉种在我们的园林当中。

角蒿(Incarvilea sinensis)

图片来自:https://www.botany.one/

角蒿(Incarvilea sinensis)

图片来自:http://www.shaman-australis.com/

相对于角蒿来说,其实这个属里颜值高的还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几种波罗花。

红波罗花(Incarvilea delavayi)

图片来自: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

鸡肉参(Incarvilea mairei)

图片来自:http://angio.bergianska.se/

黄波罗花(Incarvilea   lutea)

图片来自:http://yastrebovroman.ru/

美丽的角蒿属植物是对汤执中最好的褒奖。作为神职人员,汤执中一定工作出色,但真正让他短暂人生丰富多彩的是对植物的热忱,并且还让他名垂青史。这也许能够给我们一点儿人生启迪:兢兢业业地完成本职工作是生存的基准线,而人生的彩虹与精彩是把自己的热爱做到力所能及的极致。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